近年来,团购这个词越来越吃香,购房要团购,装修要团购,材料也要团购。早年的集体团购还只是限于同一个企业或者单位的人群之间的一种联合消费行为,而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集体团购的参加者更多的是素不相识的。
原因三:在原因一的基础上,参加者还希望通过集体的行动,能对商家的销售,特别是供货环节和售后环节产生影响,从而使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至少是要使商家"惹不起那么多人"。
1、 注意团购的"托"。这年头有"医托"(带人去黑医院看病的),还有"房托"(冒充购房者的),团购也有"托"。 "托"起源其实不是真正的"托",而是一种介绍人或者召集人的角色。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自己要买东西,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他/她顺带上几个朋友一起购买,目的是相当单纯的,那就是希望能买到便宜点的东西。随着事情的发展,角色自然会有变化。这一次购买只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介绍人只拿到了与大家一样的折扣,这种情况下,不叫托。而另一种情况是,介绍人拿到了特殊优惠(比其他人更多的优惠或者回扣),这就形成了"托"。这种事成有奖的托,我们称之为第一级的"托儿"。第一级的"托"尝到甜点后,就会开始想方设法地再托一回,这就升级到了第二级的"托儿"。第二的托儿一般都是主动联系商家,直接问回扣率,合计之后就再次发起"团购",当然并不限于是新的团购还是购回同一样东西了。一般的"托儿"都是在自己的装修完毕后就停止活动了。但是一般获利大的"托儿"并不停止活动,这就进化到第三级的"托儿"了。第三级的"托儿"一般一年四季自己家都在"装修",而且一直需要"团购",而且只当"召集人"。这一级的"托儿"一般手上都已经有一大堆的商家资料和回扣率情报,东家打不成就打西家。也因为"托儿"追求高回扣率的原因,商家的"托儿"并不稳定,于是第四级的"托儿"就出现了,那就是商家自己的"托儿"。他们往往冒充业主或消费者,发起"团购"活动。我们所说的"托儿",我们并不能说他们全是坏的。因为有一些"托儿"能使你真实地拿到比外面便宜的价格来购买商品,他们拿一定的回扣,从而充当中介人的角色。但是也有一些"托儿"纯粹是坑人的,他们往往花言巧语获得参加者的信任,从而使参加者买到质次或者质次价高的产品。所以,在参加团购活动中,须要提高警惕。
3、 团购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更为客观,因为团购参与者的信息是互通的,对产品和商家的看法也是五花八门,从而对产品和商家的评价更为客观。
2、 团购有时候很容易突破一个商家的业务承受能力,使团购的参与者无法享受优质的服务。
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关于装修团购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