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收职能的概念
税收职能是税收本身所固有的职责与功能。具体说就是税收所具有的满足国家需要的能力,它所回答的是税收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税收职能的特征在于它的内在性和客观性。
1、内在性:是指税收职能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它存在于税收的本质之中,又是税收本质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
2、客观性:是指税收职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和外在客观经济条件为转移。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讲经济决定财政的一面,经济是基础,财政是否充裕,决定于经济。而税收的经济职能是讲税收反作用于经济的一面,税收来源于经济,但决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税收政策的好坏,又必然反过来对经济的发展发挥直接的影响。
二、税收职能的内容
㈠财政职能
1、概念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指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即税收作为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手段,能将一部分社会产品由社会成员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能力。
税收之所以具有财政职能,是因为税收是以国家的政治权力为依据的强制的、无偿的分配形式,可以将一部分社会产品由分散的社会成员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形成可供国家支配的财政收入,以满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
税收的财政职能是随着税收的产生而产生的,在税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由实物到货币的演变形式,但始终作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而存在,并将随着国家的存在而存在下去。
2、特点
⑴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由于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向纳税人进行的强制征收,因此,从纳税人看,包括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企业、单位和个人,没有所有制、行业、地区、部门的限制。从征税对象看,征税范围也十分广泛,既包括财产额,还包括对某些特定目的和行为的征税。
⑵取得财政收入的及时性
由于税法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义务成立的时间和纳税期限,保证了税收收入及时、均衡库。如流转税以纳税人实现销售收入为纳税义务成立的时间,纳税人只要实现销售收入,不论盈亏与否都要依法纳税;又如纳税结算期和缴款期的规定,对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时间给予了严格的限制,有利于国家及时取得财政收入,以保证财政支出的正常进行。
⑶征收数额上的稳定性
由于税法明确规定了各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确定了各税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比例。并且由于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使税收在征收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㈡调节经济职能
1、概念
税收的调节经济职能是指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改变国民收入原有的分配格局,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的能力。
2、内容
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调节
在封闭经济状态下,国民收入均衡公式为: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
总需求=总供给
投资+政府支出=储蓄+税收
国家可以运用税收和财政支出手段,直接调节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均衡。①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出现总需求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②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低于总供给,出现总供给过剩时,国家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包括免税、退税),增加企业和消费者手中的可支配收入,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上升,以助于克服经济衰退。
2、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是通过对投资产生影响而实现的。
⑴对就税收入进行不同的处理。任何投资者的投资目的,都是要取得收益,如果税收对这些投资收入的处理方式不同,就会引起资本向不同方向流动。如,国家对所有的投资收益征税,但是在计算投资应税收入时,面对不同的投资者或不同的投资方向,对投资者发生的投资损失给予不同的处理方式,即是否允许投资者将投资损失从投资收益中扣除,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收益,也就必然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方向。
⑵对不同的部门和地区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措施。投资者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惟一标准的,这种受利益驱动而引起的资源流动,有时对国家或对整个社会来说不一定有利,也不一定会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这时,就需要国家介入调节,在国家的各种调节措施中,税收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杠杆。税收对部门或地区之间的资源流动的影响,主要在于使部门或地区之间的税负不同,从而引导投资者资本的投入或取出。如,有些行业是私人不愿投资的(如防洪设施),这时可以采取某些优惠措施吸引资本流入,甚至采取负税(补贴)的方式。一些国家的经验也证明,通过财政税收手段,是可以使不发达地区变成发达地区的。
⑶不同税种对资本投资的影响是有所不同的。①直接税,主要是各种所得税,直接影响投资报酬率,由于投资报酬率的不同而致使资本流动,影响投资倾向。②间接税,直接影响的是消费水平,通过消费水平的变化来影响投资规模的变化,从而达到影响投资倾向。因此,政府应该充分运用税收手段,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以维持投资水平的合理性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3、税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调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的初次分配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①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多少,这里的经济资源包括财产、劳动能力、受教育程度等等;②上述资源在市场上的价格。而人们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自己的主观努力,如劳动能力,年幼的孩子和年老的老人基本没有劳动能力,但这与他们本身的主观努力无关,而是一种自然规律。这种由于人们对经济资源的占有不同,而造成的社会财富的分配悬殊,显然是不公平的,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家有必要介入调整,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趋于公平。但国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不能采取强制行政剥夺的办法,因为私人的合法财产是不可侵犯的,因而只能采取经济手段,如税收手段来影响分配。
一般来说,在常用的三种税率形式中,由于累进税率具有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作用比较好,所以常被各国加以运用。
宜: 祭祀、塑绘、开光、订盟、纳采
*声明:装修日历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仅供参考,不代表装多多任何立场,广大业主自行判断。
*为帮助您装修出满意的新家,装多多将在24小时内致电您,为您讲解更多装修知识。